《健康中国2030》—“肿瘤免疫靶向治疗区域巡讲”项目精彩回顾

发布时间:2022-09-29   来源:未知    
字号: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对于肿瘤领域疾病规范化防治的实际工作水平,使更多肿瘤患者及家庭受益,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健康中国2030》——肿瘤健康计划之“肿瘤免疫靶向治疗区域巡讲”项目于2022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开展。

该项目对于肿瘤临床诊疗薄弱环节,为全国各级医院搭建肿瘤领域尤其是新型抗肿瘤药物最新前沿进展及临床诊治经验的学术交流平台,帮助培养全国各级医疗机构肿瘤专业人员,不断提高专业队伍素质,推动国家肿瘤防治水平的发展,助力健康中国2030行动。项目由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赞助支持,北京华医网具体执行,按照项目计划,截至8月底,多家区域医院已就肿瘤免疫靶向的治疗现状、治疗领域前沿进展以及规范化诊疗展开了线上线下学术交流会议,并就现行病例进行讨论和点评。覆盖地域包括安徽、河南、黑龙江、湖北、吉林、浙江等地。

 

 

指南解读:合理排兵布阵切实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获益

我国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是全球第一,形势严峻。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上市,规范化治疗的推进,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呈上升趋势,超过半数的患者得以进入三线治疗;因此合理排兵布阵各种药物和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生存获益,显得尤为重要。

由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医院王民教授、牡丹江市肿瘤医院王松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的学术交流中,王松教授对《2022非小细胞肺癌诊疗规范指南》进行了更新解读。王松教授解析了2022版指南的更新要点和对于未来非小细胞(NSCLC)临床诊疗实践的影响。他表示,制定指南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根据指南治疗肺癌患者,使得肺癌的诊疗水平达到均质化发展。

在湖北省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伍钢教授、黄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主任王钢胜教授、黄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胡文兵教授牵头的学术交流,黑龙江省大海林林业局医院徐上教授、牡丹江市肿瘤医院张建国教授牵头的长汀站学术交流会,佳木斯市肿瘤医院张学良教授牵头的佳木斯站学术会议中,来自湖北的彭平教授和来自牡丹江市肿瘤医院的刘艳辉教授均借助指南更新,分享了《非小细胞肺癌领域抗血管靶向药物治疗进展》,来自黑龙江的赵亮教授、程卓鑫教授分享了《扭转乾坤-转化治疗带来新希望》他们总结,对于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大量研究正在尝试免疫靶向治疗等多种模式,期待能在绝大多数晚期肿瘤患者的人群中可以有突破性的进展。

此外,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唐洁冰教授还针对《2022 CSCO 食管癌指南解读-内科篇》进行了分享。针对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新辅助治疗、转移性/复发食管及食管胃交界部癌的一线治疗、转移性/复发食管及食管胃交界部癌的二线治疗等更新要点进行了解读说明。

治疗领域研讨:三线治疗药物为晚期癌症患者全程管理保驾护航

在多场学术交流会议中,专家教授在进行《从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看ES-SCLC的全程管理》《免疫时代下,探索mNSCLC一线进展后的更优解》《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诊疗图序》等主题演讲时均提及不可切除晚期/转移性癌症治疗的整体目标是生存获益。与一、二线治疗以深度缓解、追求肿瘤退缩为目标不同,三线治疗作为后线治疗的起点,应以保证患者生存质量、延缓患者进展时间为治疗目标。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李文峰主任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肿瘤放化疗中心饶创宙副主任在做《EGFR突变型晚期NSCLC的诊疗图系》公开课时,也表示中国晚期NSCLC患者中EGFR突变患者超过半数,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的全程管理策略十分重要,其中安罗替尼作为三线单药,获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权威推荐。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潘跃银教授牵头的学术交流会议上,江丰收教授与何杨教授分别作《肺癌血管靶向免疫治疗进展》《消化道血管靶向免疫治疗进展》专题报告。围绕肿瘤免疫靶向治疗话题,从多方面讲解专业知识,给予参会的肿瘤医师们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大家普遍认识到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努力探索、研究、实施肿瘤免疫靶向治疗的新技术方法,确实能提高医疗效率、给患者带来实际的获益和治疗希望。

在多场学术交流会议上,区域医院的专家都详细梳理和回顾了各肿瘤领域重要的血管靶向与免疫治疗的研究数据,帮助基层医院一线临床医生增强用药信心。在周福友教授、王俊生教授、郑安平教授、郝安林教授、肖建安教授牵头的河南安阳站学术交流,以及张文刚教授、孙志强教授牵头的吉林站学术交流会议上,来自安阳的姜战胜教授、袁振刚教授、李秀芳教授、夏金教授与来自吉林的左淑波教授、孟繁明教授均作主题演讲。

在湖北的学术交流会议上陈曦教授强调,治疗线数的增加与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获益息息相关,晚期癌症患者的诊疗应从全程管理的理念出发,以提高患者OS和生活质量为主导目标,整体布局,尽量增加后线治疗机会。而且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从作用机制上可以帮助提高免疫效能,调节肿瘤微环境从免疫抑制向免疫支持转变,联合免疫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癌症患者未来可期,向前线推进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优秀病例分享:MDT多学科协作指引真实世界临床患者良好转归

在潘跃银教授牵头的安徽芜湖站学术交流中,林琳教授和王仪胜教授分别带来了精彩的肺癌病例与消化道病例分享。MDT团队的影像科、病理科、外科以及介入科对病例进行了点评和探讨,表示如果患者能通过前线化疗规范复查以及多药联合治疗方案,也许可以获得更长时间PFS。

在河南安阳站学术交流中,赵雪松教授和金琳芝教授分别就病史、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做了详细地汇报,与线上各位专家及现场的各位肿瘤同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在谈及治疗体会时表示,有效的系统治疗是CRC治疗的基础,联合积极的局部治疗使患者达到无瘤生存的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除此,来自黑龙江的王晶教授、任宇教授,湖北的杨文丰教授、赵德庆教授,吉林的赵晖教授、杜娟教授,佳木斯的鲍文彬教授、丁典教授、冯美琪教授等还带来了关于肺癌、食管癌、肝癌等优秀病例的精彩分享,从疾病的诊断、用药规范、观察要点、治疗要点等方面同与会专家教授进行讨论。

目前我国肿瘤的治疗已经从单纯的化疗时代,过渡到血管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时代,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让部分患者实现长期生存,推动肿瘤慢病化进程。然而,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基层医生需要对免疫治疗加深认识,了解和重视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合理规范化地应用好免疫治疗。相信通过基地医院与基层医院的连线指导,结合对《2022非小细胞肺癌诊疗规范指南》的深入解读和梳理,以及基层医院现行病例的交流思辨,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各级医院癌症领域临床医师诊疗能力以及医院整体诊疗水平,帮助解决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相对不足的现状,真正践行肿瘤医学领域的知行合一,为患者提供更高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使更多的患者家庭受益,为早日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贡献积极力量。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