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晨)妇科恶性肿瘤作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其起病隐匿、早期诊断率低且复发率高的特性,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诊疗中极为棘手的挑战。专业人才培养不足、规范化与个体化兼顾不易、治疗手段有限等难题更是让妇科肿瘤的诊疗如履薄冰。近年来,随着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不断问世,全程管理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构建高效、精准的妇科肿瘤防治体系并落地实施,让妇科肿瘤的治愈之路充满希望。台北荣民总医院的张哲维医师,正是这样一位在妇科肿瘤领域默默耕耘、矢志不渝的领航者。他长期坚守临床一线,以精湛医术为基石,以创新理念为引领,更以温暖的人文关怀为底色,为无数女性患者与家庭点亮了重生的曙光。
张哲维在妇科肿瘤临床领域拥有深厚的临床经验、卓著的专业领导力以及出色的沟通与资源整合能力。由他主刀的精湛手术,在实现肿瘤精准切除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术中出血量,有效缓解了患者术后疼痛,从而大幅缩短了住院与整体康复周期,助力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就职期间,从患者踏入医院就诊的那一刻起,张哲维便深度参与每一次关键治疗决策的制定。针对术后观察策略、多模式治疗选择以及复发后的处理方案等关键环节,他总能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极具参考价值的专业建议。
张哲维的这种关键作用,在一例66岁子宫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的复杂病例管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该患者于2019年首次出现绝经后出血症状,此后辗转多家医院,陆续接受了多种治疗,包括机器人分期手术、阴道残端肿块的挽救性放射治疗(RT),以及口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ulti-TKI)仑伐替尼(Lenvatinib)等。张哲维对该患者既往每次治疗决策的关键论证进行了细致分析。2023年,患者病情出现新变化,转入张哲维所在的台北荣民总医院时,已出现严重腰背痛,无法行走和仰卧,且症状持续加重。基于个体化精准医疗理念,张哲维结合患者的分子分型(p53异常、pMMR、HER2阴性)及既往治疗反应,综合参考最新NCCN、ESGO/ESTRO/ESP指南与KEYNOTE系列研究证据,精准制定免疫联合放疗策略——采用帕博利珠单抗(200mg单次注射)联合放疗(总剂量60Gy/25次分割,肿瘤区域45Gy/25次分割,内缘外扩6毫米),以增强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效,构建个体化、多阶段整合治疗蓝图。
该方案不仅成功控制了病灶进展,更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总生存期延长至73个月以上(截至当前患者仍存活),远优于晚期子宫HGSC普遍不足20%的五年生存率平均水平,充分展现了张哲维医生在晚期妇科癌症治疗中的卓越影响力。
在另一例64岁IVB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中,张哲维医生同样展现了其卓越的临床决策能力。该患者于2022年5月就诊时,病情已极为严峻,除宫颈7.6厘米的巨大病灶外,还伴有左侧肾积水及持续5个月的左侧颈部可触及肿块。面对这一晚期病例,张哲维医生果断制定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放化疗”的强化治疗方案。在他的精准规划与治疗下,该患者生存期迄今已超过38个月,且状态稳定。这一成绩显著超越了传统IVB期宫颈癌约12-13个月的中位生存期;即便在靶向治疗(提升至约17个月)或免疫联合治疗(约24-26个月)的背景下,也实现了巨大的生存突破,充分体现了创新性综合治疗策略在晚期患者中的实践价值。
在临床诊疗之外,张哲维同样致力于推动妇科肿瘤的学术进展。基于对转诊患者的全程管理与深度参与,他系统整理并主导撰写了两份完整的病例报告。报告中,他不仅详尽记录了治疗过程,更对治疗逻辑、临床争议点及实证数据进行了系统性剖析,为子宫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的多模式治疗策略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临床实践范例。同时,他还多次作为副主编精心参与编写了《妇产科基础理论与常见病症诊疗》《临床妇产科学疾病诊治策略》等多部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专业书籍。这些书籍不仅凝聚了他的专业智慧和实践经验,更为临床妇产科学疾病的诊治开辟了新的思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推动整个临床妇产科学疾病诊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张哲维的成就远不止于此。他在微创技术与个体化综合治疗领域树立了标杆,更以对医学事业的无限热忱与对生命的深切敬畏,深刻诠释了“大医精诚”的职业境界。前路漫漫,他将一如既往地深耕于妇科肿瘤领域,以仁术照亮更多女性的生命之路。